高粱米

高粱脱壳后即为高梁米,俗称蜀黍、芦稷、茭草、茭子、芦穄、芦粟等,拉丁文名Sorghum.是我国传统的五谷之一。属于禾本科高梁属一年生草本,是古老的谷类作物之一。有食用及药用多种功效。

详细描述


高梁的果实称为高粱米,一般含淀粉60%一70%。每100克高梁米中含蛋白质8.4克,脂肪2.7克,碳水化合物75.6克,钙7毫克,粗纤维0.3克,灰分0.4克,钙17毫克,磷188毫克、铁4.1毫克,硫胺素0.14毫克,核黄素0.07毫克,尼克酸0.6毫克,维生素B10.26毫克、维生素B20.09毫克。每百克高粱米的发热量为1525.7千焦耳。

    高梁中含的脂肪及铁较大米多高粱籽粒含有的丹宁,绝大部分存在于种皮和果皮中。丹宁有涩味,妨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容易引起便秘。为了消除丹宁对人体的不良影响,碾制高粱米时,应尽量将皮层去净。食用时,可通过水浸泡及煮沸,以改善口味和减轻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营养成分,按占干物质计,粗蛋白质9%,粗脂肪3.3%,碳水化合物85%,粗纤维1%,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族。其中,蛋白质以醇溶性蛋白质为多,色氨酸、赖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较少,是一种不完全的蛋白质,人体不易吸收。如将其与其他粮食混合食用,则可提高营养价值。食用以白色高粱米为最好,含丹宁最少,角质最多,食用品质好,磨粉和做淀粉,粉质较好。历史上高粱米曾是东北城乡人民的主要食粮之一,可以做米饭,也可磨粉和制作各种面食。原粮经清理、脱壳、碾去皮层(多道碾白)、成品整理即为成品。由于加工除去了皮层,并含有碎米、糠粉等,极易吸湿发热,不耐久储。储藏期间要根据温度、湿度变化,适时密闭门窗,以防吸湿发热霉变。


    高粱有一定的药效,具有和胃、健脾、消积、温中、涩肠胃、止霍乱的功效。[2]  高粱中含有单宁,有收敛固脱的作用,患有慢性腹泻的病人常食高粱米粥有明显疗效,但大便燥结者应少食或不食高粱。高粱不仅供直接食用,还可以制糖、制酒。高梁根也可入药,平喘,利尿、止血是其特长。它的茎秆可榨汁熬糖,农民叫它 “甜秫秸”。
在谷物中,高粱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最低,因而蛋白质的质量也最差;高梁的尼克酸含量也不如玉米多,但却能为人体所吸收,因此,以高粱为主食的地区很少发生“癞皮病”。

    关于它的起源和进化问题,多年来一直有两种说法:一说由非洲(或印度)传入二说中国原产,因为高粱在中国经过长期的栽培训化,渐渐形成独特的中国高粱群许多植物学形态与农艺性状均明显区别于非洲起源的各种高粱,中国高粱白色叶脉颖壳包被小,易脱粒,米质好,分蘖少,气生根发达,茎成熟后髓部干涸,糖分少或不含糖分等。


    另外,中国高粱与非洲高粱杂交,容易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说明两种高粱遗传距离差异较大,高粱是我国最早栽培的禾谷类作物之一。有关高粱的出土文物及农书史藉证明,最少也有5000年历史了,如《本草纲目》记载:“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粮缺,余及牛马,盖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崇尚食补养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爱上五谷杂粮。多吃粗粮有利于人体健康。
    高粱米味甘性温,药用价值相当高,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涩、温、无毒,能和胃、健脾、止泻,又固涩肠胃、抑止呕吐、益脾温中、催治难产等功能,可以用来治疗食积、消化不良、湿热、下沥、小便不利、妇女倒经、胎产不下等。


    高粱米可以蒸饭、煮粥,磨面后蒸食。高梁米加葱、盐、羊肉汤,共煮粥食,能治疗虚盗汗;高梁米入锅炒香,磨粉食用,可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用高梁米与红枣共煮成粥,具有益脾健胃,助消化的作用。


    高粱中含有单宁,有收敛固脱的作用,患有慢性腹泻的病人常食高粱米粥有明显疗效。但糖尿病患者、大便燥结以及便秘者应少食或不食高粱米。